查看原文
其他

黄晓明离婚,我们不再关心

刘娜 闲时花开 2022-04-10


●●●


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,黄晓明和他曾号称要宠一辈子的baby离婚了。

 

踏上归程的互联网写作者,还有即将收工的吃瓜群众,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漠视:

 

精于算计的明星,连离婚官宣都掐点算好了,也真是够够的。

 

人们厌烦的,不仅是一边辟谣捞金一边偷偷离婚的明星们的三面两刀,还包括整个互联网堆积起来的娱乐泡沫。

 

疫情席卷全球的这两年,相比娱乐明星那些真真假假的表演,在艰难生活中硬撑的我们,有了更阔大深刻的思考,也有了更真实坚韧的信仰:

 

这思考便是,对家国发展和时代风向的关注,以及由此给每个小人物带来的机会和考验。

 

这信仰便是,如果我们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,看再多明星偶像的悲欢离合也毫无用处,与其看别人精心设计的烟花,不如好好照顾自家门口凌寒独放的小花。

 

从这一点上来说,黄晓明离婚,我们都不再关心。

 

这是一个理性且乐观的进步:

 

娱乐和资本并不足以撑起一个大国崛起的根基,更无法改变这片土地上任何一个凡人的人生。

 

国家也好,百姓也好,都需要投身到坚实而具体的事务里,才能完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和蝶变。 



昨日,重读伟大心理学家弗兰克尔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。

 

书中谈到每个人寻找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:

 

工作——做有意义的事情。

 

爱——爱自己,爱他人,爱众生。

 

勇敢——克服困难的勇气。

 


读着读着,想起过去一年自己经历的诸多往事。

 

我并非一个特别自恋的人。


我只是相信个体的悲欢,依然有着某种集体的共性。

 

所以,在农历新年马上到来的时刻,我很愿意把自己这一年的心得,讲给亲爱的朋友们听听。

 

就像过去的日子里,你们毫无保留地向我倾诉的那样。

 



Part.1 

迁徙·破局

 

一个穷人家的孩子,怎么才能救赎自己?

 

这是我在咨询和回信中,面对最多的一个问题。

 

我的答案是:

 

躬身入局,不断破局。

 

躬身入局,就是全心投入到每个阶段,我们不可推卸的任务里。

 

不断破局,就是做好手头的工作,更要有长远的思虑和谋划。

 

我生于1981年,成长于乡土中国,父母都是农民,从偏僻小村考上大学,而后凭借写作,成为一名记者。

 

从业16年里,我犯过不少错,但更在这些错误里,获得成长,向每个遇见的朋友和对手学习,并成为所在团队的佼佼者。

 

在纸媒没落之时,我投身自媒大军,而后果断辞职。

 


年8月,辞职两年的我,又携家带口,从河南老家,搬家到天津生活。
 

这寥寥数语中囊括的每件事,都包含了极其艰难的忙累苦、极其疼痛的断舍离、极其决绝的狠准稳。

 

我至今记得,在七八月份搬家的那段日子,我坐在一堆纸箱子里,没日没夜写稿的情景:


每天12点入睡,凌晨四五点醒来,在浓稠夜色的一点点稀释中,完成一篇篇文章的谋篇布局。

 

我从不抱怨,因为这世上比我艰难的人大有人在。

 

我从不后悔,因为我的人生信条是把选择的变成最好的。

 

恐慌、无助、难过和孤独,这些情绪是有的,但我愿意和它们做朋友。

 

因为我比谁都更清楚:

 

和不安、和破局、和突围、和局限求生和平相处,是每个穷孩子最好的成长之路。

 

哪怕今天,我已经40岁,不再是孩子,也不再年轻。


但在煌煌历史和浩浩时间里,我们谁又不是一个孩子!

 



Part.2 

出书·致敬

 

我脑海中,关于童年最深的记忆,是一个夏日的午后:


豆大的雨点突然从天而降,在尘土飞扬的院子里砸出一个个土坑,也在空气中荡起浓烈的土腥气。

 

十来岁的我,坐在门槛上翻阅一本掉了皮的书,忽然抬头问做针线活儿的母亲:

 

“我什么时候也能成为写书的人?”

 

听闻我的狂妄之语,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,捂着嘴大笑了起来。

 

在当时的母亲看来,她的大女儿无异于痴人说梦:

 

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家庭的穷孩子,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印到书上?!

 

今年,当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《见字如面》首发后,我自掏腰包购买了10本,寄给我的父母。

 

我父亲骄傲得送给我小学和中学的老师。


喜悦之情隔着几亩地都能被庄稼和河流洞见。

 


父母不仅仅在为我骄傲,他们更是为超越定论的不可能骄傲。

 

譬如,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。

 

“荣耀你的父母,地上的生命将得到延续。”

 

这是《十诫》中的句子,也是我恪守的信念。

 

这并非活成父母的面子,而是活成自己的梦想,并接过父辈的荣耀和使命。

 



Part.3 

文字·探索

 

文如其人。

 

我相信,文字里诉说着一个作者心灵地图上,无法骗人的真实脉络。

 

2017年7月,“闲时花开”开号,到现在已经4年半的时光。

 

这4年半里,我的文字,从书写自我,到书写他人;从书写表象,到向内探索;从自我感动,到陪伴更多人踏上修行……

 

尽管,不是每一篇都写得无懈可击。


但因为有了朋友们的包容和支持,我也试图让每一篇文都自带深意。

 

大概是年岁渐长,也大概是洞悉了人性的跋涉,犹如黑白之间的灰色蔓延,而是非对错之间,也有着刀光剑影的博弈取舍,我的字里行间也渐渐摒弃了攻击和武断。

 

我愿和更多人一起向着真实的光亮前行。

 


这中间,朋友们的提醒、关爱、纠错和补充,是如此难能可贵。

 

这隔屏相望的守护和珍重,是我远离戾气和妄念,回归真诚和慈悲的路径。

 

恰如荣格老爷子所言:

 

向外张望的人都在做梦,向内审视的人才最清醒。

 



Part.4 

官司·纠错

 

只要你在干事儿,就会永远遇到问题。

 

因为,问题和麻烦,争议和纠纷,是干事儿人的专利。

 

我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,所以一直没有和朋友们说:

 
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打了三场官司,都和工作有关。

 

有的,是我工作中的疏忽,给别人造成了伤害,也有的,是别人侵犯了我的权益,我决定维权。

 

这过程中的煎熬和谈判,我不再一一赘述。

 

我接受命运的安排,并将每个问题,都当作自带深意的礼物。

 


我甚至想,如果我们决定风雨兼程,在寒冷和狂野中去捕捉到世相残酷的一面,那么我们也必须学会交战和斗争。

 

成长不可能是一路鲜花和掌声,它更多的是在荆棘中赶路,在刀尖上跳舞,在无人同行的夜里点燃一盏橘灯。

 

接受任何事物的两面性,是一个干事儿人必备的心理素养。

 



Part.5 

母职·责任

 

我是一个写作者,也是一个妈妈。


我是一个从来不逃避自己缺点的妈妈。

 

所以,我在很多文章里,将自己的脆弱和问题、难堪和忧伤,和盘托出。

 

就像很多没有伞的孩子一样,我在成长中也积攒了太多委屈、自卑、分裂和焦虑的电量。

 

这些带着创伤的电量,在我养育的过程中,一点点转化成负能量,让我对最爱的孩子不断释放。

 

我学习心理学,开通娜姐来信,书写娜姐故事,剖析新闻热点,和很多朋友一起去看见爱,并不仅仅为了救赎他人,更是为了拯救自我。

 

欣慰的是,我的孩子比我成长得好。

 

他虽然从来就不是学霸,但他活在逻辑自洽的自信里,脸上始终洋溢着明媚舒展的笑容。

 

他的温柔、体贴和善意,治愈了我体内最顽固、最坚硬的部分。

 

因为养育,我遇见了心智日益成熟的自己。

 


作为写作者,我将自己这交织着眼泪和疼痛、陪伴和深爱的养育之路,写成一篇篇文字,分享给那些“不够好”的父母。

 

很多文章,都是阅读超过10万+的爆款。

 

我对此深表感谢。这是孩子给我的馈赠。


这来自心灵的馈赠,让更多人看见自己,也让更多人相信:

 

这世上没有家庭和事业兼顾的母亲,也没有完美且毫无问题的家庭。

 

为人父母,只要我们愿意从问题出发,去修复关系,那么我们就是足够好的父母,我们的孩子就能相对健康地长大。

 



Part.6 

执念·自爱

 

我必须承认,我一度也是个对爱情和婚姻,怀揣无限渴求的女人。

 

那种必须通过他人之爱来续命的匮乏,曾在我身上一览无余。

 

由于工作的属性,还有命运的安排,让我在忙碌中无暇自怨自艾。


也让我在职业生涯里,从他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参照物,在日日书写中把感性且自恋的一面耗尽。

 

我遇见了一个相对靠谱的丈夫,又生了一个善于共情的儿子,两个男人的爱填补了我内心空洞的一角,也催生我体内潜伏的另一面:

 

我在被爱和察省中日渐满足,也在阅读和劳作中愈发察省。

 

我想,爱是生命的渴求,但如果我们无法从关系里,获得自爱和清醒,那么我们将在动荡中,失去体面和自重。

 


学习、游历、体悟和实践,是爱的研习之路。


我们曾经都那么奢望波澜壮阔的爱情,到头来才终于发现:

 

爱情是一种修行。

 

没有永远的高点,只有不断的内省。

 



Part.7 

故乡·回归

 

今年,是我在外过年的第二个年头了。

 

受疫情的影响,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到故乡,回到父母身旁,回到熟悉的乡间小路上。

 

遗憾和委屈,自然是有的。

 

生为个体,我依然尊重集体的决定。

 

几天前,因为某件琐事,我和我的父母在电话里吵了一架,说到激动之处,我不禁泪流满面。

 

但哭过之后,我感到内心的一角开始松动,我和父母的关系也近了一层。

 


前40年的人生里,我一直都是乖巧懂事的女儿,也压抑了一些隐忍疼痛的委屈。

 

这次冲突,让父母看见了我的创伤,也让我对父母更多了些理解:

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,不仅仅是父母过往曾经的言行,还有多年回头看时,我们对往事的理解。

某种程度上,我们对往事的理解,比往事本身更重要。

而任何关系,冲突都不意味着灾难,而是意味着新生:

 

当争执如鞭炮般响起,那些郁结的暗能量,也随之释放。

 



Part.8 

读者·深爱

 

我是一个对“粉丝”这个词,充满抗拒的写作者。

 

我觉得“粉丝”这个词汇,充满了扭曲的狂热和奴性,抹杀了一个人的特质和重量。

 

我有两个公众号,定位都是“娜姐和她的朋友们”。

 

我认为,因文相识、以文取暖的每个朋友,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自己。

 

我也相信,他们在阅读和思考时,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,有自己的声音和反馈。

 
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得到过认同,也受到过质疑,我得到过赞美,也得到过批评。

 

我将这都当作朋友们的深爱:

 

所谓深爱,就不可能是听从和驯化,而是促进和成长。

 

因为爱,所以愿你更好,所以说你问题。

 

因为爱,所以不会全部“如我所愿”,而是时常“如你所是”。


 


在此,感谢每一个爱我的朋友。

 

新的一年里,愿大家照顾好肉身的健康,也拓展心灵的地图,抛却外在的繁杂,回到生活的实处,建设自己的王国。

 

愿我们都在工作、爱和勇敢中,找到生命的意义。

 

最后,套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,送给和疫情共生的每位幸存者:

 

明天和我们,都一定配得上今天所受的苦难。




PS:

亲爱的朋友们,这是我年前最后一篇原创文字。

今天我开始休息,到正月初六(2月6号)正式上班。

愿你们也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,调整内心,沉淀自我,而后新年再出发。

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,财源滚滚,阖家幸福。


娜姐好文,点击阅读

杭州杀妻案最新进展:许国利装无辜,全网震怒

刘学州自杀的真相,和他们猜的都不一样

刚刚!她亲手把父亲送进监狱,我哭了……

黄渤出轨?我服了!

陕西高管家暴妻女案: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

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:作者刘娜,80后老女孩,情感专栏作家,文艺也理性,温柔也死磕。新书《见字如面》全网热销中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