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晓明离婚,我们不再关心
●●●
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刻,黄晓明和他曾号称要宠一辈子的baby离婚了。
踏上归程的互联网写作者,还有即将收工的吃瓜群众,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漠视:
人们厌烦的,不仅是一边辟谣捞金一边偷偷离婚的明星们的三面两刀,还包括整个互联网堆积起来的娱乐泡沫。
疫情席卷全球的这两年,相比娱乐明星那些真真假假的表演,在艰难生活中硬撑的我们,有了更阔大深刻的思考,也有了更真实坚韧的信仰:
这思考便是,对家国发展和时代风向的关注,以及由此给每个小人物带来的机会和考验。
这信仰便是,如果我们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,看再多明星偶像的悲欢离合也毫无用处,与其看别人精心设计的烟花,不如好好照顾自家门口凌寒独放的小花。
娱乐和资本并不足以撑起一个大国崛起的根基,更无法改变这片土地上任何一个凡人的人生。
所以,在农历新年马上到来的时刻,我很愿意把自己这一年的心得,讲给亲爱的朋友们听听。
Part.1
迁徙·破局
我生于1981年,成长于乡土中国,父母都是农民,从偏僻小村考上大学,而后凭借写作,成为一名记者。
从业16年里,我犯过不少错,但更在这些错误里,获得成长,向每个遇见的朋友和对手学习,并成为所在团队的佼佼者。
这寥寥数语中囊括的每件事,都包含了极其艰难的忙累苦、极其疼痛的断舍离、极其决绝的狠准稳。
我至今记得,在七八月份搬家的那段日子,我坐在一堆纸箱子里,没日没夜写稿的情景:
每天12点入睡,凌晨四五点醒来,在浓稠夜色的一点点稀释中,完成一篇篇文章的谋篇布局。
恐慌、无助、难过和孤独,这些情绪是有的,但我愿意和它们做朋友。
和不安、和破局、和突围、和局限求生和平相处,是每个穷孩子最好的成长之路。
Part.2
出书·致敬
豆大的雨点突然从天而降,在尘土飞扬的院子里砸出一个个土坑,也在空气中荡起浓烈的土腥气。
十来岁的我,坐在门槛上翻阅一本掉了皮的书,忽然抬头问做针线活儿的母亲:
听闻我的狂妄之语,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,捂着嘴大笑了起来。
一个吃不饱穿不暖家庭的穷孩子,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印到书上?!
今年,当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《见字如面》首发后,我自掏腰包购买了10本,寄给我的父母。
这并非活成父母的面子,而是活成自己的梦想,并接过父辈的荣耀和使命。
Part.3
文字·探索
我相信,文字里诉说着一个作者心灵地图上,无法骗人的真实脉络。
这4年半里,我的文字,从书写自我,到书写他人;从书写表象,到向内探索;从自我感动,到陪伴更多人踏上修行……
但因为有了朋友们的包容和支持,我也试图让每一篇文都自带深意。
大概是年岁渐长,也大概是洞悉了人性的跋涉,犹如黑白之间的灰色蔓延,而是非对错之间,也有着刀光剑影的博弈取舍,我的字里行间也渐渐摒弃了攻击和武断。
这隔屏相望的守护和珍重,是我远离戾气和妄念,回归真诚和慈悲的路径。
Part.4
官司·纠错
有的,是我工作中的疏忽,给别人造成了伤害,也有的,是别人侵犯了我的权益,我决定维权。
我甚至想,如果我们决定风雨兼程,在寒冷和狂野中去捕捉到世相残酷的一面,那么我们也必须学会交战和斗争。
成长不可能是一路鲜花和掌声,它更多的是在荆棘中赶路,在刀尖上跳舞,在无人同行的夜里点燃一盏橘灯。
Part.5
母职·责任
所以,我在很多文章里,将自己的脆弱和问题、难堪和忧伤,和盘托出。
就像很多没有伞的孩子一样,我在成长中也积攒了太多委屈、自卑、分裂和焦虑的电量。
这些带着创伤的电量,在我养育的过程中,一点点转化成负能量,让我对最爱的孩子不断释放。
我学习心理学,开通娜姐来信,书写娜姐故事,剖析新闻热点,和很多朋友一起去看见爱,并不仅仅为了救赎他人,更是为了拯救自我。
他虽然从来就不是学霸,但他活在逻辑自洽的自信里,脸上始终洋溢着明媚舒展的笑容。
作为写作者,我将自己这交织着眼泪和疼痛、陪伴和深爱的养育之路,写成一篇篇文字,分享给那些“不够好”的父母。
这世上没有家庭和事业兼顾的母亲,也没有完美且毫无问题的家庭。
为人父母,只要我们愿意从问题出发,去修复关系,那么我们就是足够好的父母,我们的孩子就能相对健康地长大。
Part.6
执念·自爱
也让我在职业生涯里,从他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参照物,在日日书写中把感性且自恋的一面耗尽。
我遇见了一个相对靠谱的丈夫,又生了一个善于共情的儿子,两个男人的爱填补了我内心空洞的一角,也催生我体内潜伏的另一面:
我想,爱是生命的渴求,但如果我们无法从关系里,获得自爱和清醒,那么我们将在动荡中,失去体面和自重。
Part.7
故乡·回归
受疫情的影响,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到故乡,回到父母身旁,回到熟悉的乡间小路上。
几天前,因为某件琐事,我和我的父母在电话里吵了一架,说到激动之处,我不禁泪流满面。
但哭过之后,我感到内心的一角开始松动,我和父母的关系也近了一层。
前40年的人生里,我一直都是乖巧懂事的女儿,也压抑了一些隐忍疼痛的委屈。
Part.8
读者·深爱
我觉得“粉丝”这个词汇,充满了扭曲的狂热和奴性,抹杀了一个人的特质和重量。
我认为,因文相识、以文取暖的每个朋友,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自己。
我也相信,他们在阅读和思考时,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,有自己的声音和反馈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得到过认同,也受到过质疑,我得到过赞美,也得到过批评。
新的一年里,愿大家照顾好肉身的健康,也拓展心灵的地图,抛却外在的繁杂,回到生活的实处,建设自己的王国。
最后,套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,送给和疫情共生的每位幸存者:
明天和我们,都一定配得上今天所受的苦难。
娜姐好文,点击阅读